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改新闻 > 要闻快报

以诚筑城 共建信用宝鸡——我市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工作侧记

来源:宝鸡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26 14:40

人无信不立,城无信不兴。诚信,既是人民群众崇尚的美好品格,更是一座城市品牌形象的核心底色。
  宝鸡,这座承载千年文明的文化名城,作为中华诚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诚信”二字早已融入城市血脉、刻入发展基因。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为抓手,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全面推进信用建设提质增效,让“信用宝鸡”成为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健全机制 

我市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显著提升  

2022年,宝鸡市第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争创全国信用示范城市的目标。一场轰轰烈烈的创建工作自此全面展开。
  上下同欲者胜。创建活动启动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同心协力,营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全民氛围,创建工作亮点频出、成效显著。
  从零起步,机制先行。我市首先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双周工作调度机制,由专人专项负责工作推进落实,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补差距、三年出成效”的工作部署,印发《宝鸡市创建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多次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分解创建任务,夯实部门责任。与此同时,我市持续完善信用工作机制,形成“市长挂帅、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组织架构。
  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宝鸡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宝鸡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实施方案》《宝鸡市个人信用积分评价管理办法(2024版)》《宝鸡市企业信用积分评价管理办法(2024版)》等50多个政策文件,覆盖信用体系建设21个重点领域,为全市信用工作行稳致远打下坚实基础。
  我市以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为抓手、以提升信用监测排名为主线,全面扎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宝鸡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持续进位。从2022年10月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的第240名跃升至2025年5月的第92名,前进148个位次;在83个西部地市中,排名从72名提升至第19名,省内稳居第一。
  政务诚信发挥标杆引领作用。全方位打造诚信政府,全市462个市县(区)部门公开向社会作出政务诚信承诺,完成9万余名公职人员及重点职业人群的信用建档工作,被授予全省首家“人民信用政务诚信管理系统试点城市”称号。连续两年在全省政务诚信评价工作中被评为优秀等次,金台区、麟游县和陇县先后获得全省信用建设示范县(区)称号,全市信用示范县区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位居第一。

以“信”促“治”

解锁化解商事纠纷新模式

近年来,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以“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闭环”为核心策略,突出高效柔性化解商事纠纷。其中,宝鸡商事纠纷信用调解中心自2024年4月成立以来,深度挖掘信用价值潜力,将信用管理全面深入贯穿调解全流程,逐步打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赋能调解的工作方法和体系,显著提升了商事调解工作质效。据统计,该中心累计收到案件469件,受理案件188件,调解成功157件,调解成功率84%。

今年春季,宝鸡商事纠纷信用调解中心受理了渭滨区人民法院委派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诉前调解案。案件中,原告陕西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诉称,自2023年3月起与被告陕西某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业务往来。合作期间,原告累计向被告交付广告宣传物料21批次,总货款金额为7万元。2024年5月,被告仅支付货款2万元。截至2025年2月仍拖欠46400元。原告多次催讨未果,遂诉至法院。

受理该案后,宝鸡商事纠纷信用调解中心将“信用+调解”机制深度融入案件处理全流程,调解员查看原告提供的合同、相关证据后,同双方进行双向沟通,探寻和解契机。同时,依托信用信息平台,调取双方企业信用报告,发现被告企业信用记录整体良好,这为调解工作提供了切入点。经过多轮沟通协调,双方达成调解共识,积极参与调解并履行了协议。此次调解不仅高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更通过信用赋能,为企业后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分级分类监管 

信用等级评定展示新作为

建立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机制,组织开展分级分类监管是我市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全市卫健、住建、民政等23个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信用查询、信用分级监管实施办法,医疗保障、物业服务、安全生产等27个行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全市5000多家企业自主在“信用宝鸡”网站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评选发布“诚信之星”个人973名、诚信企业309家,为创新信用激励和监管奠定基础。

在信用联合奖惩方面,我市专项治理国家督办的“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39家,对34家开展征信业务乱象企业进行了信用公示和整改,累计对12起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主体予以联合惩戒。

信用信息归集应用效果显现。据悉,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运行以来,严格执行信息报送抽查制度,确保信息归集无缝隙全覆盖。全市共有714个部门接入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4822万条,“信用宝鸡”网站访问量累计超过2300万人次。

“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市,让信用成为宝鸡的城市品牌,信用综合评价、联合奖惩、信息归集应用十分重要,只有认真抓好这些关键环节,才有助于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吸引更多项目、资金、人才向宝鸡集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作为市创全国信用示范城市的牵头单位,我们将不断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上下勠力同心实干、多措并举,聚力打好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市攻坚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惠民便企 

形成社会良好信用氛围

近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截至今年5月,我市“信易贷”平台已注册各类经营主体7.6万余家,累计发布各类融资需求587.7亿元,完成银企融资对接368.78亿元,各项运营指标在全省平台中综合排名第一。
  这正是我市充分发挥信用价值,将信用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生动实践。当前,我市积极探索创新“信用+”应用范围,目前已打造了信易贷、信易游、信易调、信易批、信易管、信易销、信易评等多个“信用+”品牌,让信用信息真正惠民便企。
  在凤县,有一种服务叫“项目审批管家”保姆式服务。该服务在项目受理时便提前介入,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企业下一环节审批事项,并将20%的审批事项纳入告知承诺制,提高了审批效率,一体化打造流程更优、手续更简、时间更短的项目审批新模式。同时,凤县还将信用承诺书及履约情况,一并纳入经营主体的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增强经营主体信用自律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通过信用承诺推行‘项目审批管家’,政府投资类项目全流程办理时间从280个工作日缩减至8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办理时间从180个工作日缩减至15个工作日,有力促进了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凤县发展和改革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自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以来,我市便出台了《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运用信用承诺方式推动行政审批减证便民改革,截至目前,全市以告知承诺的方式办理审批事项5413件,大大提升了群众和企业办事效率。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用,加快应用模块开发,拓展信用数据范围和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常态化诚信“红黑名单”发布机制,着力培育信用应用市场,提高“信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全力推进诚信宝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主办: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行政中心1号楼8楼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2009282号网站标识码:6103000061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