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一天一结,每天130,半年差不多能挣25000。”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千阳县水沟镇村民兰凯高兴地说,这个在家门口实施的“好项目”不光让大家赚了钱,还学下了技术。
今年以来,千阳县水沟镇始终坚守以工代赈“赈”的初心,强化“济”的功能,以解决群众就业问题为主线,抓好项目谋划实施,充分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坚持政策初心,深化“谋”的水平。水沟镇深刻把握以工代赈政策内涵,聚焦粮食产业核心区道路少、渠系短、亩产低的问题,争取中央预算资金635万元,实施以工代赈赈济模式拓展项目,推广“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运作模式,按照“就业带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改建跃进渠部分东支、西支渠,新建田间混凝土道路1.5公里,修建蓄水池5座。此类“以工代赈”项目,是宝鸡市的第一个,也仅此一项。
二是坚持政策引领,优化“落”的举措。邀请县级主管部门,施工专业团队,组织120余名村组干部和务工群众召开以工代赈专题培训会,讲政策、授技能、严规范,扎实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坚持把以工代赈工程质量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由工作专班监管指导,行业技术支撑把关,施工单位建设实施,形成“多方发力、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及时公示以工代赈示范拓展项目建设相关信息,让项目事中事后全面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渠道清淤、管道挖建等工作,实现了投资、建设进度双过半。
三是坚持政策导向,细化“酬”的成效。紧紧围绕组织群众务工、增加群众收入实施项目建设,带动90名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按期结算劳务报酬,统一规范发放台账,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预计发放工程劳务报酬209万元,占申请项目总投资的32.9%。同时,将在项目所涉及的4个村公用设施服务站设置公益性岗位9个,负责项目建成后的管护工作,每人每月发放补助1100元。
四是坚持政策效应,强化“粮”的链条。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有效提升水沟镇灌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惠及万亩土地,为粮食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提供充沛水源支撑。水沟镇将以此为契机,整镇托管土地10000亩,整合农机215台,持续推进“1345”联村共建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立一个企业聚合力,严把三条措施防风险、抓实四个环节延链条、强化五个统筹促发展,力争粮食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万元。
主办: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行政中心1号楼8楼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2009282号网站标识码:6103000061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