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改新闻 > 县区发改局动态

凤翔红薯 撬动致富大产业

编辑: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来源:凤翔区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3-04-27 16:51

心有所“薯”,发展就靠你。凤翔区利用资源禀赋,持续拓展镇域特色产业,积极打造凤翔“西部薯乡”,采取打响品牌做大一产、拓展链接做强二产、农旅融合做活三产,利益联结促进增收,大力推进红薯育苗、种植、储存、生产、加工、销售、文旅为一体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多业态复合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育出好苗,激活农业“芯”。种苗是农业的“芯片”,为全面提升虢王红薯品质,2022年争取财政衔接资金380.01万元建成虢王镇九家庄红薯脱毒育苗基地。项目建成后以租赁的方式交由陕西大秦农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营。2023年,在政府支持下,陕西大秦农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河北禾下土原原种脱毒苗,该品种薯苗具有产量高、病虫害少的特点,基地以秦薯5号、烟薯25、普薯32号等适宜性强、市场认可度高及销量好的品种脱毒育苗为主,种苗上市后供不应求。镇域10个村与陕西大秦农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包销协议,由公司负责销售,拓宽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红薯销售路径。

种出好红薯,盈实“钱袋子”。红薯作为虢王镇的主导产业,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凝心聚力发展红薯产业,各村流转土地10000余亩用于红薯产业发展,江湖村、汶家村、田家村等村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方式,与陕西大秦农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运营,不断探索适合该镇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为切实推进红薯产业规模化、现代化、高效化发展奠定基础,推动红薯产业提质增效。目前,虢王镇共种植春薯面积3000余亩,2023年计划种植红薯3万余亩,实现镇域经济收益达6000万元。虢王镇各村集体经济红薯种植平均收益将达30万元以上。

建好配套项目,奏响“奋进曲”。示范园创建以来,建成脱毒红薯育苗基地,年产脱毒苗5000万株,可提供红薯种植面积1.6万亩;红薯与羊肚菌轮茬耕作设施农业产业园4处占地1500余亩,实现了羊肚菌与红薯的轮茬种植,亩均收益达2万元以上;红薯贮存中温库2座、红薯粉条加工厂1处、机械服务队10支用于支持红薯产业发展,2023年将持续推进红薯分拣中心、红薯冷链仓储项目、水利灌溉项目及红薯交易中心等产业配套项目建设,实现红薯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利益联结,促进农民增收。(利益联结促增收)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增收。“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以“租金+分红+劳务”的形式增加村集体和农户收入。二是发展订单农业。由大秦农夫公司向农户和种植大户提供红薯脱毒苗,按照高于市场价0.1-0.2元的价格收购红薯,进行统一包装、营销一是建立服务平台,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优先将脱贫家庭剩余劳动力安排到红薯育苗、种植、生产、销售全产业链中,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已带动本地剩余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四是举办直播活动,开展线上线下销售。依托深圳市宝安区“凤翔(深圳)特色产品展馆”,全年线下销售额达235万元,其中扶贫产品销售额43万元。通过举办“6.18电商节”、“双十一”、“双十二”“年货节”等大型直播促销活动13场次,销售额达6875万元。开展虢王红薯、范家寨苹果等直播推介活动26场次,销售额达1.7亿余元。

下一步,我区将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按照第一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任务做好项目建设及创建工作,同时,积极谋划及储备申报创建我区第三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二是开展培育、科普、研学等以红薯为主体的农家乐、采摘体验、观光旅游,把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生态旅游等结合,真正实现“种、产、供、销、研、学、旅”一体的现代红薯产业园。三是进一步推动农产品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规模,农村产业多业态融合,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主办: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行政中心1号楼8楼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2009282号网站标识码:6103000061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