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发改新闻 > 县区发改局动态

陇县蝉联“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绿色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来源:陇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时间:2025-09-24 09:27

9月21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联合发布了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陇县再次荣获“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全县上下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念与生动实践。

一、生态筑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新格局

陇县地处陇山东部,千山、关山两大山系横亘南北,千河及其支流如血脉般滋养全境。独特的地理格局赋予了陇县60%的森林覆盖率和6.6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总量,也决定了生态保护的特殊重要性。近年来,我县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让绿色成为陇县最鲜明的底色。

水环境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宝鸡市冯家山水库主流水源,千河水质直接关系下游数百万群众饮水安全。我县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对16个排污口进行规范整治,完成率达100%。在曹家湾镇创新采用“第三方运维管护+物联网智慧监管”模式,建设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通过A²/O+MBBR工艺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每年节约用水量7000余吨,减少有机化合物排放量11吨。这一模式已在全县推广,2024年全县5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56.73%,千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我县构建“天空地”立体监测网络,利用露天焚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及时发现并处置露天焚烧行为。2024年全县优良天数达329天,较上年增加22天,综合指数同比下降9.7%,六项污染物实现“五降一升”,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在国家二级标准。走进陇县,蓝天白云已成为常态,“中国天然氧吧”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经验,投资1.3亿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改造户厕1000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自然村覆盖率达100%。建成5个口袋公园,实施滨河市场内涝治理,县城4.6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和智慧停车系统投入使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河北镇庙坡村通过耕地质量提升培训,推广科学施肥和地膜回收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个村入选全省“千万工程”示范村。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丰硕。龙门洞国家森林公园和关山草原成为野生动植物乐园,我县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扩大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构建起完整的生态廊道。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全县森林蓄积量逐年增长,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提升,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二、产业兴绿,打造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陇县坚持把绿色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形成了奶山羊、新能源、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等支柱产业协同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奶山羊产业加速壮大。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奶山羊现代农业产业园,我县建成万只羊场7个、规模羊场216个,奶山羊存栏达57.3万只,规模化养殖率达60%。创新“科技+养殖”模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入驻天成镇范家营村,将奶山羊日均单产从不足1公斤提升到2.3公斤。依托陕西关中奶山羊产业研究院,首创奶山羊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揭榜挂帅”攻克奶山羊育种、疫苗研发等7项技术难题,高产核心群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以和氏乳业、飞鹤陕西乳品为龙头,构建起从饲草种植到乳制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带动347户链上企业发展,吸纳2.4万人就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元,“奶山羊兴县富民”经验登上《人民日报》。

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抢抓“双碳”机遇,引进华润、华电、中能建等11家企业实施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18个1620兆瓦,位居全市第一,关中地区第二,其中光伏项目12个、风电项目6个,总投资92亿元。目前已建成项目12个1020兆瓦,在建项目3个300兆瓦,拟建风电项目3个300兆瓦。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28亿度,节约标准煤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0万吨,年产值12亿元以上。为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文旅融合蓬勃发展。以关山草原5A创建为引领,实施智慧景区等23个项目,完成投资2.1亿元。升级版实景剧《大秦关山》火爆上演,“明月山涧”野奢露营基地成为网红打卡点,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1070.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62亿元。八渡镇杨家庄村创新“四联共建”模式,联合周边4村成立旅游公司,打造蜜蜂文化科普馆、“四方和美”现代农业园等特色项目,年吸引研学团队1.8万人次,带动群众户均增收6000元,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全县已建成4A景区2个、3A景区5个,形成“一心一环两线五大片区”全域旅游格局,“大美关山 生态陇县”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绿色农业提质增效。建成欣绿蔬菜专业合作社智慧农业数据控制中心,通过大数据平台管控200多亩智慧农场,实现年产量提高20%,劳动力节省30%。在香菇种植领域引入“AI菇棚管家”系统,实时监测15项环境指标,通过语音提示指导种植,使优质菇比例提升至82%,带动全县香菇年产值突破5亿元。发展有机苹果6.08万亩,“三瑞”新品种占比达36%,年产值突破3亿元,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三、数字赋能,激活绿色发展智慧治理新动能

陇县积极拥抱数字革命,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融入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城乡治理各领域,为绿色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实现了生态监管精准化、农业生产智能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智慧环保监测体系全面建成。我县建立生态环境信息网络,实现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全覆盖。在千河流域布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传输pH值、溶解氧等指标数据,超标情况自动预警。县城建成空气质量超级站,可精确分析PM2.5来源和组分,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曹家湾镇污水处理厂安装高清无线监控系统和远控设备,运维人员通过手机APP即可查看处理数据、远程调控设备,大幅提高了治污效率。

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除了智慧蔬菜大棚和AI菇棚外,我县在奶山羊养殖中推广智能项圈,实时监测羊只健康状况和产奶量,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饲料配方和养殖管理。“四方和美”现代农业园引入铜山草莓、木瓜等南方果蔬品种,利用物联网调控温湿度和光照,实现“南果北种”的突破。县农业农村局开发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生产全过程,目前已覆盖全县6个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

数字政务服务便捷高效。我县编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移动算力中继机房、智慧执法办案中心,今年新认定2户企业,全县累计达到10户,另有5户企业正在走“两化融合”贯标认定程序。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全面推广“陕农经”平台,实现村级财务在线监管,1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低空+农业”“低空+文旅”等新业态加速布局,林草资源“天空地”监测感知网逐步建成,为生态保护装上“千里眼”。

全民参与机制广泛建立。陇县生态环境局实时发布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信息,开通“随手拍”举报渠道,构建全民共治格局。开展“数字菇农培训班”,帮助200多位种植户掌握智能设备操作,通过AI系统方言交互功能学会科学种植,如今每天用语音查询养殖知识。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绿色低碳发展倡议书,倡导“135”绿色出行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关山叠翠绘宏图,千水奔流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陇县将以蝉联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为新的动力,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之路,奋力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生态陇县。


主办: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行政中心1号楼8楼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2009282号网站标识码:6103000061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2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