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本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化改革

完善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来源: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1-03 11:58

长期以来,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基础薄弱,各级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养护人员不足,资金配套不到位等难点和问题。农村公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缺乏内生动力,发挥带动乡村振兴,助力产业发展的作用有限。

近年来,宝鸡市农村公路发展服务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公路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中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着力优化路网结构,完善管养体制改革,提升服务品质,扎实推进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一、规划引领,全面统筹,建好农村公路。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和“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推动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等规划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累计投资约40亿元,新改建和完善通村公路8856公里,实现了全市村组通水泥路、村庄街道普遍硬化。

二、健全机制,落实责任,管好农村公路。出台《宝鸡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农村公路养护主体责任,建立“县乡公路县管养、村级公路镇管村养”的养护管理体制。制定《关于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的实施意见》,构建起“总路长+三级路长+一路一长”的路长制管理体系。明确市县两级政府管养权力和责任清单,推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夯实了管理责任。

三、优化模式,夯实基础,护好农村公路。将通村公路权属责任明确到村,实现了镇有管护所、村有管护站的村道管理体系,逐步完善以财政资金、行业补助资金、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为主的分担投入机制,拓宽管理资金筹措渠道,统筹整合使用,发挥综合效益。

四、服务为本,创新机制,运营好农村路。推广农村客运补贴模式,有序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坚持把客运服务与城市交通、产业园区、学校景点相衔接,努力实现市民与游客“零换乘”。畅通农副产品进城、生活消费品下乡,全市形成“畅通便捷、经济高效、便民利民”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

五、推行“交通+”,助推产业,促进融合发展。印发《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交通运输助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强化“四好农村路”对城乡结构布局、现代农业布局的引领作用。坚持公路、产业发展同步协调推进,以强大便捷路网支撑强劲县域经济,以县域镇域产业深化公路发展效益,引导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加速向路域集聚。

完善管养制度,落实了“两个纳入”。建立“路长制”,全面规划,明确政府管养权力和责任清单。大力实施工程项目建设,实现了全市村组和村庄街道普遍硬化。建立了三级农村物流网络。通过布局“交通+”模式,带动县域经济,加速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与公路融合发展。

通过养护体制改革,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公路发展在制度和资金方面的瓶颈问题,加快促进区域公交和物流体系建立,对谋划产业布局,助推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宝鸡市被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命名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全市12个县区中已有9个县区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眉县、岐山县、扶风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陈仓区九龙山旅游公路获评“全国最美农村路--最具人气的路”,眉县河营公路、渭滨区鸡峰山旅游公路获评“全省最美农村路”。


主办:宝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行政中心1号楼8楼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陕ICP备12009282号网站标识码:6103000061 陕公网安备 61030302000248号